五位玩转你感官的当代艺术家

二十年前,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出一次名为《Sensation》(感观)的群展,收录的110件当代艺术作品在当时极大地质疑和挑战了观众对五种感官的认知,但如今又有哪几位艺术家依旧如此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呢?

皇家艺术学院于1997年为英国青年艺术家举办的这场展览之所以被命名为《Sensation》并非毫无缘由。在许多情况下,当代艺术既是一种观念上的体验、也是一种感官体验,它牵动着我们的鼻翼、刺激着我们的皮肤或是直接灌入我们的双耳,也即爱伦坡所说的“穿过灵魂的面纱,对感官在自然中所接收之物的再现”。以下是这派艺术家中的佼佼者:

Sue Webster

同为艺术家、雕塑家和 Siouxsie Sioux 乐迷的 Sue Webster 将创作重心转向烹饪后,在2014年年推出了一本 名为《Folly Acres》 的食谱。内含有趣的“松鼠”沙拉和充满诗意的“香肠侠盗”等烹饪界瑰宝,这本书是烹饪书、是回忆录,也是一本画集 —— 书中一系列食谱中的菜肴形似临时性的雕塑作品。这本书成书速度极快,它以 Sue 在乡间别墅里给女音乐人 PJ Harvey 和主厨 Mark Hix 等人烹饪的经验为灵感,还收集了不少丰富的插图和照片,而食谱作法说明则是由一台1940年代纳粹时期的打字机打出来的。这本书少了一些《British Rubbish》(英式垃圾)的痕迹,而更像是《Roadside Dinner》(路边晚餐),其中那些关于蛋壳、气味的轶事都是这对朋克艺术夫妻档(丈夫是Tim Noble)的招牌作风。

Carsten Höller

Carsten Höller 于2015年在 Hayward 画廊举办的展览《Decision》(抉择),通过《Isometric Slides》(等距滑梯)这样的作品将重力、方向的迷失和运动这三者融合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终极愉悦。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这件作品由一组四层楼高的平行滑道组成,使参观者通过一根固体金属管道“飞越”画廊。与其说令人感到恐惧,倒不如说更令人激动的是,与这一切形成呼应的《Two Flying Machines》(双飞行器)——一组悬置于画廊上方的巨大的三角形框架,观众在上面便可远眺泰晤士河。想象一下吧,中央公园不再充斥着薯片的气味,也不会有来自诺丁汉的四口之家在滑梯上瞎挥手臂吵得你心烦,取而代之的是其背后来自一个具有科学工作者背景的当代艺术家的概念性理论。

Amy Shamrocks

自这个项目于2013年创始以来,Amy Sharrocks 的 Museum of Water (水之博物馆)已经收集了由公众贡献出的超过七百瓶水,这些瓶子里装着的包括有眼泪水,冷凝水,潮水,洗刷子的水等等。每次,这个以合作和社群为基础的艺术家都会让不同的人捐出他们认为重要的一瓶水,而这些水不限大小,不限载体,捐献的人还会受到访问问这些水对于他们的意义。 Sharrocks 不单单对于水作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物质而感到有兴趣,更多的是在于水作为情感载体的意义:它可以是悲痛、热爱、伤感又或者是快乐。 而Sharrock 早前的项目《Drift》 更多是着重于动作与情感的关联,比如说它让参观者在救生伐上横渡游泳池。另一个项目 《Fall》 则更关注动作、重量、和失控的感受:她让观众往后倒向陌生人的怀抱里。

James Turrell 

Jame Turell 在约克郡雕塑公园举办的《鹿洞中的天空之城》专注于光线与视觉,通过空白的墙壁与环境的沉寂将焦点集中于两者之上。漫步于巨大的景观公园里的18世纪的鹿洞中,你立刻就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沉静的灰色石凳,高大的、光秃秃的、直直往上延伸至屋顶上的一个孔洞的墙壁。在这里,参观者或可安坐、或可仰头,尽情欣赏日出和雨幕。但这些还远未呈现尽 Turrell 对光感的探索,这个美国艺术家在世界各地都筑起了天空之城,从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环形《第三次呼吸》,到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城的《暮光顿悟》,到位于北京的由软垫地板环绕的四方形天空,再到澳大利亚堪培拉的几何形《内外之间》。

Susan Philipsz

在荣获2010年 Turner 奖的声音装置作品 《Lowlands》中,Susan Philipsz 在格拉斯哥的 George V  大桥下制造出了一种连续不断的合声。就在离苏格兰 Govan 曾充满着克莱德赛德造船厂里的金属碰撞和工人呼号声数英里处,人声从克莱德河上一泄而出。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Philipsz 在英国 Tate 美术馆的 Duveen 馆中安排表演者表演用一战中被毁坏的乐器所演奏的最后一个乐段,这其中包括奏响 Crimea 战役里轻骑兵冲锋的号角,布尔战争中的短号,和1918年进攻波特兰岛多塞特的战舰残骸上发现的部队小号。在2014年的柏林,Philipsz 在汉堡火车站美术馆的拱形场馆中播放三首由 Hanns Eisler 所谱写的曲子,这位音乐家和作曲家最初因为他的犹太血统而被纳粹指控,而后又因为信奉共产主义而被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告发。在每一件作品中,Philipsz 都运用声音来表达特定时空的内涵——不仅仅地点是特定的,该地点的声音也同样是独一无二的。


CONNECT TO i-D'S WORLD

本周故事

制造影像:记录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镜头背后的故事

跟着纪录片导演 Chelsea McMullan 的镜头,一起在短片《制造影像》中看一看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穿越五个国家,并用镜头记录了五位在各自领域极富有创造力的女性的旅程。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Code》:记录李宇春的线上互动艺术合作《无形之物》

通过由导演  Liza Mandelup 执导的短片《Making Codes》,走近由数动艺术家 Lucy Hardcastle 联手 Fatima Al Qadiri 和李宇春共同打造的 —— 将无形之物化作有形的数字之旅 —— 《无形之物》。

阅读更多内容

纪录片《Making Films》:记录女性导演背后创作过程

通过导演 Eva Michon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Films》走近 《JellyWolf》的幕后。透过女性导演视角,探讨电影行业的多样性。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Movement:纪录《Five Paradoxes》幕后故事

通过导演 Agostina Galvez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Movement》了解短片 《Five Paradoxes》的幕后创作故事;一起探寻舞者 Nozomi、舞蹈编导 Holly Blake、舞者 Aya Sato,和 Project O 项目创始人的的奇幻世界。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背后

导演 Christine Yuan 的影片《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记录了策展人 Rebecca Lamarche-Vadel 策划《Just A Second》(一瞬)的幕后故事: Rebecca Lamarche-Vadel 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从而策划了线上数字展览《Just A Second》(一瞬),其中聚焦了包括 BUFU 、Rozsa Farkas 、 Fatos Ustek 、Angelina Dreem 及 Yana Peel 等在内的艺术世界首屈一指的几位策展人。

阅读更多内容

看见声音: 音乐人 Charlotte Hatherley 对话 Carly Paradis

两位伦敦最受欢迎的音乐人各自谈了谈对音乐的理解, 以及如何在音乐中融入视觉效果。

阅读更多内容

Lizzie borden:女权主义先驱

梦幻艺术家 Lizzie Borden 带着她的名作 《Born in Flames》回到英国之际,她跟我们聊了聊反叛、女权艺术以及她对70年代纽约的怀念。

阅读更多内容

摄影师 Alicia Shi:俄罗斯女孩在上海

“作为摄影师,我的第五感就是拥有与生俱来的平衡感。”

阅读更多内容

rebecca lamarche-vadel 作品
《just a second》 (一瞬)

Rebecca Lamarche-Vadel 是巴黎东京宫 (Palais de Tokyo) 策展人, 专注于现代与当代艺术, 她策划的展出覆盖广泛, 其中包括装置艺术、舞蹈、雕塑、摄影及语言艺术。此次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 她为 The Fifth Sense 创作了一个线上数字展览。

阅读更多内容
读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