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如(Cherry Gun) —— 你可能在社交媒体上无数次看到她独特大胆的照片,也可能在 Jolin 蔡依林的专辑《MUSE》的 credits 里,或者杂志专栏作者署名上看到过这个名字…… 如今作为中国 it girl 领军人物的陈星如已经不仅仅是一名网络偶像,时尚造型师,专栏写手。她正用自己的能量,用“Cherry Gun”这个名字把有追求有主见的年轻人们集结在一起;所以在去年她创立了 LoFi —— 一个属于千禧一代的社群平台。陈星如告诉我们,她做这件事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建立一个社群化的 IP,在 LoFi 没有阶级之分也不会愤世妒俗,只有鼓励那些勇敢,矛盾,好奇,多变,真实的年轻人们在畅所欲言。去年年底,陈星如还跟时装品牌 MASHAMA 合作推出了 MASHAMA x LoFi 胶囊系列,让勇于表现自我的年轻人们把“LoFi"穿在身上。
互联网让人一飞冲天,也让人遍体鳞伤,陈星如说她经历十年间网络流行文化的变革,目睹大家在追求酷,用酷来标榜自己的路上渐行渐远;有人丢了真正酷的自己,有人又找到新的自己…… 经历了无数次这样历练的星如跟我们聊了聊她的“网络物语”。
信息碎片化时代,正以光的速度吞噬着我的每一寸青春
我五年级就开始见网友…… 小时候的全部朋友几乎都是网友,连关系最要好的朋友也是。真的,我没在开玩笑。
BBS 陪我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期,直到大学,席卷全球华人的“MakeCuteClub”潮流论坛几乎变成了一代人的生活缩影,晒车晒包晒胸晒腿,还有致力于独树一帜的执着,都是从那儿来的,那是最早的网红孵化平台。后来我上大一,山寨 facebook —— 校内网和开心网,MySpace 的时代也拉开了序幕…… 那时候我自己当模特,在线上卖80~90年代的 vintage,再后来就是豆瓣和博客时代,开始有 blogcn 和 blogbus,后来随着潮流媒体的出现,我开始写个人专栏连载,一写就是五年。我七八年前的“outfit of today”大多数都是风格时而扑朔迷离时而触目惊心的机顶闪假街拍;不过当时分享的唱片和电影是真心喜欢的。社交媒体平台和流行文化的革新与变迁伴随着我成长,给我的思维和生活都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Youtube,Tumblr, Instagram,Soundcloud,Snapchat 等等这些国外信息源头的出现也让我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也给我更多的灵感和思考 。
(MASHAMA x LoFi 胶囊系列)
网络暴力与极度迷失
“发布照片=等待赞美”这是很多人对网红的基本认知,虽然这很绝对,但我相信应该没有任何人天生就该接受侮辱,高中的时候我对网上的评论其实特走心。那时候刚离开老家来到北京,因为在网络上的形象跟绝大多数网红形象异同,百度贴吧就像是我的噩梦,经常有“来看看你们的复古女王是如何幻灭的”类似这样的文章出现,点进去都是一些别人给我的视频截图、和变着花样的 PS 前后的照片对比,评论里有着各种人站队评论畅所欲言:“那么矮摄像机拍得到你吗”“如果我是你妈我肯定被你气死”;染发纹身变成了道德败坏的标签、奇装异服变成了被大众声讨的理由。后来有段时间我特别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总会不自觉地把奇怪的目光和恶毒的评论联系在一起,人潮就如弹幕一样可怕……长大以后虽然不再为这些困扰了,可是网络暴力的“魅力”也算是彻底领教过。
社交网络下的爱恨情仇
我爱过一个人,通过微信。他完全是一个在我生活之外的人,没有朋友圈的交集,很少语音,24小时不间断的文字聊天。 我开始停止接工作,搬到了他的城市。偏执的感情纠葛,牵强的一厢情愿…… 为期一年的局面失控,自找的遍地鳞伤;但最可怕的是,当时我的社交媒体因为过度抒发个人情感彻底崩塌...... 我不懂得从社交网络中抽离自己,一时之间我觉得我变成了能让人拍手叫绝的傻子,也几乎失去了所有工作。一段现在想来有点可笑的失败感情。
(MASHAMA x LoFi 胶囊系列)
勇气 —— 是个人喜好和生存动力的平衡点
重新开始其实并不难,因为我大概重新开始了一万次。
我不断地尝试新鲜事物,不断的失败,不断的重来,互联网和我的生活依然密不可分,不过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渐渐学会了如何在网络和生活中自由切换,原来迷失和恐惧都源自于内心。对勇气的定义除了必须是勇往直前和逆流而上之外,还可以是在个人喜好和生存动力间找到平衡。
我在数码都市下的“低保真俱乐部”
最早的朋克和车库摇滚唱片以及现在的互联网艺术一样都有着共同的标签 —— 低保真。不过我说的“LoFi”绝对不是愤世嫉俗和为所欲为。创立 LoFi 这个平台的初衷很简单:一个年轻的 LoFi 社群—— Anti Drama 和 Drama 本身;Anti Bullshit 和 Bullshit 本身;勇敢,矛盾,好奇,多变,真实。“LoFi”不止是满屏蒸汽波、追求原始和粗暴直接的 DIY 精神及某张特定专辑录音质量的描述了,它是千禧一代的生活方式,提到千禧一代,我觉得也不单是新商业化逻辑和消费观念的重塑者,更像是逆流而上的一股力量,有着不可复制的“嚣张”,放荡不羁的“野心”,漫不经心的“态度”,意乱情迷的“幻想”和百无禁忌的“爱好”,是不着边际的“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