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抗姿态赋予花卉深度的艺术家梁远苇

“创作灵感来自对世界的敏感和对记忆的依恋。”

来自西安,现生活于北京的艺术家梁远苇被誉为“新一代艺术家中最重要的绘画实践者之一”,作品曾在国内外多个美术馆展览。自童年而来的对一条纱裙的记忆,使她专注于花卉题材的创作,而这个主题自她第一次个展起,贯穿了近十年。本次在K11携两幅画作参展《Fantasy Creator》(中国当代艺术展),我们请她介绍了本次带来的作品,并询问了看似简单的花卉主题之下隐含的深意。

能介绍一下这次你在《Fantasy Creator》(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展出的作品吗?
这是两幅创作于2017年的布上油画作品。我从2013年开始实验从同一个图案不断推进直至不能做更多深入,便结束一个系列的方式。这两幅作品大概是2017系列中的第九幅和第十幅。

起初你学的是设计,是哪一个时刻开始决定要做一个艺术家?
从有记忆开始我就喜欢绘画,在考大学时出于对父母的妥协而报考了设计专业,因为我的家庭都在科学研究领域,没有艺术背景,父母担心我的生存问题,觉得学习设计能够保证我的生计。但阴差阳错我作为中央美院第一届设计系学生,得到了当时刚从德国留学回来的老师带来的先进当代艺术熏陶,令我从17岁开始就确定无疑我会从事当代艺术创作。

你曾经提过,花卉主题容易与女性或者女性特质联系在一起,你是否刻意在凸显这种女性特质?
我的绘画系统开始成型时有几何图案和花卉两种题材,但第一次个展之后我选择花卉题材做深入发展,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反抗这种题材所带来的限制,花很难画,很容易庸俗浅薄。而我觉得我可以赋予它深度,并且拓宽它狭隘的定义。第二原因是花卉比几何图案在表现语言上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向中国古典绘画的山水中借鉴很多经验。但这些都是当时比较简单浅显的认识了,经过十来年的发展,这些都早已不在意。一个艺术家的方法论体系和观念架构,从来不是以题材定义的。不然我们怎么定义齐白石?难道就是花鸟鱼虫画家吗?

“穿过玻璃”,三联绘画,首展于香港艺术博览会,2011。

你希望观众从你的作品中解读出什么?
我不在乎大众的解读。我从事的不是大众艺术,而是严肃艺术,精英艺术。鉴赏严肃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学问,理解艺术是有门槛的。帮助观众理解不是创作者的义务。

你觉得大众对你作品最大的误读是什么?
人们有误读的权力。我不在乎也没精力去管。我的作品是与理解我的人作交流,作品里包含很多的密码,而能解读它的人始终存在,从不缺乏。

你觉得最为女性艺术家,觉得女性身份或者女性特质对你的作品有什么影响么?
当然有。就像左手画线会和右手画线方向不一样,是一些特质,但也都和艺术本质无关。

你觉得作为女性艺术家,你面对的最大挑战或困难是什么?
和每个人活着会遇到的基本问题一样。

个展“金色笔记”,北京公社画廊,2010

很喜欢你作品中的色彩运用,色彩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对细微之物的敏感是我天生的能力,我也喜欢玩味色彩。

你的创作灵感通常来自哪里?
创作灵感来自对世界的敏感和对记忆的依恋。

你的创作受什么艺术家或者艺术风格影响最大?
非常之多。每个时期都不一样。最近主要是古罗马艺术、文艺复兴早期绘画以及中国唐代的壁画以及彩绘。

你和 KAF(K11 Art Foundation)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并且今年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完成了个展,可以聊一下吗?
K11一直非常支持我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实验。我觉得艺术家、知识分子的工作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正在发生的事件作及时地反映,另一种是与正在发生的事件保持距离,作人类文明脉络的传承和推进。我将自己的工作定义为后者,但无论哪一种,都是要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中去做的,参与整个文化的生态的互动。

分享一下你接下来的创作计划?
今年下半年会在敦煌做考察和学习,并继续画自己的创作。

CONNECT TO i-D'S WORLD

本周故事

制造影像:记录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镜头背后的故事

跟着纪录片导演 Chelsea McMullan 的镜头,一起在短片《制造影像》中看一看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穿越五个国家,并用镜头记录了五位在各自领域极富有创造力的女性的旅程。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Code》:记录李宇春的线上互动艺术合作《无形之物》

通过由导演  Liza Mandelup 执导的短片《Making Codes》,走近由数动艺术家 Lucy Hardcastle 联手 Fatima Al Qadiri 和李宇春共同打造的 —— 将无形之物化作有形的数字之旅 —— 《无形之物》。

阅读更多内容

纪录片《Making Films》:记录女性导演背后创作过程

通过导演 Eva Michon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Films》走近 《JellyWolf》的幕后。透过女性导演视角,探讨电影行业的多样性。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Movement:纪录《Five Paradoxes》幕后故事

通过导演 Agostina Galvez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Movement》了解短片 《Five Paradoxes》的幕后创作故事;一起探寻舞者 Nozomi、舞蹈编导 Holly Blake、舞者 Aya Sato,和 Project O 项目创始人的的奇幻世界。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背后

导演 Christine Yuan 的影片《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记录了策展人 Rebecca Lamarche-Vadel 策划《Just A Second》(一瞬)的幕后故事: Rebecca Lamarche-Vadel 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从而策划了线上数字展览《Just A Second》(一瞬),其中聚焦了包括 BUFU 、Rozsa Farkas 、 Fatos Ustek 、Angelina Dreem 及 Yana Peel 等在内的艺术世界首屈一指的几位策展人。

阅读更多内容

看见声音: 音乐人 Charlotte Hatherley 对话 Carly Paradis

两位伦敦最受欢迎的音乐人各自谈了谈对音乐的理解, 以及如何在音乐中融入视觉效果。

阅读更多内容

Lizzie borden:女权主义先驱

梦幻艺术家 Lizzie Borden 带着她的名作 《Born in Flames》回到英国之际,她跟我们聊了聊反叛、女权艺术以及她对70年代纽约的怀念。

阅读更多内容

摄影师 Alicia Shi:俄罗斯女孩在上海

“作为摄影师,我的第五感就是拥有与生俱来的平衡感。”

阅读更多内容

rebecca lamarche-vadel 作品
《just a second》 (一瞬)

Rebecca Lamarche-Vadel 是巴黎东京宫 (Palais de Tokyo) 策展人, 专注于现代与当代艺术, 她策划的展出覆盖广泛, 其中包括装置艺术、舞蹈、雕塑、摄影及语言艺术。此次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 她为 The Fifth Sense 创作了一个线上数字展览。

阅读更多内容
读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