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印刷品的朋友对上海的 IdleBeats(爱豆笔此)应该不陌生,这是由中国女孩Nini Sum 和来自德国的 Gregor Koerting 于2009年创立的国内首家独立丝网版画工作室。他们开在上海幸福路上的丝网印刷空间,也是许多印刷品发烧友们的聚会交流点。 属于四大印刷方法之一的丝网印刷,至今仍保留着充满手工感的操作方式,而 IdleBeats 就在印刷工厂的轰鸣声中保持着小作坊的细致和安静。除了坚持“手印”方式外,他们还常跟不同背景的艺术家进行创作合作,也为众多音乐人和厂牌等创作专辑和音乐视觉。
“双城记”则是由 IdleBeats发起的系列丝网版画主题展览。每次展览将并置展出爱豆笔此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另一个工作室的最新版画作品。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丝网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开放性、对手工丝网技法的尝试和探索,以及对本土文化自由无畏的表达。继2015年与法国巴黎丝网团队 FrenchFourch 合作的首期展览大获成功之后,去年 IdleBeats 邀请到来自柬埔寨金边的 Sticky Fingers,共同打造双城故事的第二篇章。于是我们邀请 IdleBeats 创办人之一的 Nini 来和我们分享这次展览中的五幅有趣的作品故事。
“双城记”主题展开幕现场 (摄影:Lily Xiao)
1. 《My Boy》
《My Boy》(摄影:Neocha)
2016年5月,IdleBeats 来到柬埔寨金边,和 Sticky Fingers 一起合作创作并合作印制了一幅版画,叫做《My Boy》。画面中的男孩是 Nini 在柬埔寨见到的一个当地男孩,他在太阳底下骑车,所以眼睛睁不开,你能看到光线的照射。这是 Nini 对柬埔寨的第一印象,所以她就把他画下来,交给 Sticky Fingers。
然后 Sticky Fingers 找来一个炼乳罐头,品牌就叫做“My boy”,但是原包装上面是一个白人男孩。白人男孩是柬埔寨殖民时期的象征,所有商品都得是白人形象,有一些政治意味。所以大家一起扫描了罐头包装,把原来的白人男孩形象换成了柬埔寨男孩,但是保留了包装上其他所有的东西。
《My Boy》(摄影:Neocha)
背景类似高棉文的形状是 Gregor 做的,来自柬埔寨传统字体,但是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代表他对柬埔寨的印象。而最后黑色的文字来自 Sticky Fingers 捡到的一张有当地人手写字样的纸片,很可能是小孩的日记,说的大概是“能够去学校,能够学习东西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之类的内容。
所有的元素神奇般在那个炎热的午后汇聚在海边的小楼里,My Boy,这个双城男孩就这样诞生了。
2. “雕像”系列之一 《 Statue No.1》
“雕像”是 Nini Sum 在2016年底完成的最新系列,讨论消逝中的原始文化与当代文明的关系,赞颂原始的人性之美。
原始部落的面孔们被安静的被放置在平台上,阴影增加了空间和安定的感觉。他们仿佛不约而同的从鲜活的生命中隐退,变成一件精美的收藏和装饰品。原始文化在摩登的当代社会似乎只需承载这样的功能 - 装点空间和不经意的提醒人们曾经存在过的生命多样性。
内容之外,丝网印刷特殊的媒介语言对这组作品的最终画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IdleBeats 一直坚持“创作+制作”合一、全过程自己亲手完成。因此多年的丝网制作使 Nini 越来越想挑战这种版画语言:突破单纯的复制功能,除了对所画内容的关注外,用实验的印刷手法把身体力行的物理操作和画的精神性融合、把制作过程也变成再创作。“雕像”系列中的渐变色都用手工直接混色的方式完成,因此双手的轻重缓急直接影响了颜色的薄厚和肌理,使得每幅版数的画面都略有不同,留下独一无二的手工痕迹。
在这张 “雕像”系列之一的《 Statue No.1》中,展现的是非洲 Mursi 部落至今保持着唇碟的习俗的故事。然而取代画着花纹的木板和石片,5角1元的人民币硬币被塞进女孩的唇里耳里。人民币在非洲的大量灌注,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片大地的生活方式。
3. “雕像”系列之三 《 Statue No.3》
贵州的山间正布满越来越多的卫星基地,无数的少数民族家庭被迫迁徙,更有部落为躲避从天而降的卫星不敢在自己的土地上随意行走。部落女人的头饰变成了 Made in China 世界最大的卫星接收盘,可她能比祖辈把星空看得更清晰透彻吗?
4. “真正的大城市”系列之《夜行骑士》
“真正的大城市”系列作品试图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探索大都市作为后现代生活环境的现象。作品玩味经典的 Cyber Punk(赛博朋克)美术原则,如虚构大都市里的建筑景观,和居民迷失在犯罪、堕落环境中的剪影。作品生动细致的呈现了压抑的噩梦般的画面,同时凸显了现代都市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实现多元文化平等和崭新的社会意识在不久的将来会在大都市中被创造的追求。
这张《夜行骑士》中描绘了现代阿帕奇人在大都市红灯区巡逻的情景。野蛮的街头帮派少年形象是基于生活在底层,心中充满对自由无限向往的社会边缘群体原型所创作。
5. “真正的大城市”系列之《地铁站》
如果把“真正的大城市”系列比作一个人体,那么这张《地铁站》中的“地铁“就像是血液循环系统。因此这个主题不断反复出现的此系列作品的各个章节中。
《My Boy》(摄影:Neocha)
“双城记”主题展开幕现场 (摄影:Lily 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