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墙有耳” —— 探索议事大楼图书馆的声音艺术

声音艺术家 Hannah Thompson 在过去一年里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那就是探索伦敦议事大楼图书馆里具有标志性且无处不在的声音与记忆。

这个由建筑设计师 Charles Holden 设计的艺术装饰风格的建筑是如此之特别。它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但当时只建造了一半,截止目前其中的一些部分仍未完工。在二战期间,它曾是战略信息总部,作家 George Orwell 的妻子当时也在那里的审查部工作,这也是 George Orwell 政治讽刺小说《1984》中真理部的灵感来源。除此之外,它也是伦敦大学的主要图书馆,致力于帮助人们学习和深造。在过去十个月里,我在这里转悠,并带着各种的设备,通过不同的干扰与变化来收录声音。

当我带着麦克风徘徊于正在工作与学习的人们周围,有时候我自己也会觉得有点搞笑。有一次,甚至有人问我是不是在测量石棉。这个我今年使用的装置的艺术灵感来自 George Orwell 。它叫做忘怀洞(出自小说《1984》),讨论的是隐私与透明度的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地方是完全透明的,一切都在在良好运转中。

The Memory Hole will be an installation where information and sounds I’ve gathered through the year will be played back to the public – and they’ll be able to feed into it too.

我的工作是关于那些事物表面与内在的东西。“忘怀洞”会是一个将我在过去一年里收集到的声音与信息传播给公众的装置,同时他们的声音也将会被它收录其中。我想让公众思考历史记忆的重要性:事实总是不得不被遗忘。是谁觉得了解这一切?你怎么知道那就是事实?甄选与合谋的区别是什么?为了向 George Orwell 的小说与那个时代致敬,我所使用的技术取材于小说《1984》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个时代所有的东西都是这么渺小、这么有效率,但这个图书馆很大,我很喜欢,你可以轻松地把这个图书馆放大六十倍,放到和我手指甲一样大小的地方,但想要进入这个“忘怀洞”需要更多的技术。

同时我也准备在这座图书馆的一个3D 音频空间,运用收集到的声音进行一次公开演出(在表演期间,通过我的实时处理,声音也会发生变化)。我很喜欢这个想法,它就像是一个俄罗斯套娃。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我也通过传感器收集不同人流量时的温度、湿度与空气压力,来与这座图书馆的特质进行比较。

从地下室的所有管道到楼顶的旗杆,现在我已经对这座图书馆了如指掌。这里拥有许多令人着迷的收藏,其中的一些对于大英图书馆而言似乎太过颠覆,例如关于巫术与情色内容的书籍……

我一直在和成千上万来这里工作与学习的的人交流,与此同时记录他们的声音。走过这些为学生考试而建造的铺着地毯的房间,随着越来越多学生的到来,脚步声就像是蚂蚁发出的一样微小。人们也一直来到我的临时办公室。有些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位治疗师——人们经过这里走去吃午饭,我后来意识到他们只是在这里放下沉重的记忆,这多么酷啊!有趣的是,人们特意降低音调说话,表现得好像这真的很安静,但其实在他们周围引起了巨大的声响!但不知为什么,他们的行为举止表现得他们好像真的很安静,即使这种愤恨一直围绕在我们身边。在图书馆里你不可能发现一个比声音装置艺术更加清晰展现的艺术形式,这真的很有趣。

所以我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什么?这一切的开始都是因为那个我加入的那个吵闹的乐队。当图书馆里某个知道我们乐队的人听到了外面建筑工程的噪音时,她问我是否愿意加入其中。我不确定,每当有人听见机器钻动的声音时,就会想到我的声音是否是件好事!一开始我是一个小提琴手,街头卖艺和咏叹调伴我度过漫长的大学时光。但当我得到一个混音设备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我意识到它本身就是一个乐器。拉小提琴的时候你有所限制,只能做出一些仅有的声音变化。人们认为电子乐的表现力不及古典音乐,但当你开启一个电子音乐设备,感受电流的脉搏,你会发现它丰富的表现力。

因为这座建筑蕴含深厚的历史而受到法律保护,所以没有什么可以被改变。但与此同时它的设计很具功能性——这是英国第一个拥有中央供暖系统的大型建筑 ——这样的组合使它拥有独特的声音与外观。锅炉房的声音听起来不可思议,从1937年开始使用的同一个空调系统的声音同样美妙。这些是来自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声音,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你已经在使用全新的系统。这些奇怪的房间并不是真正使用的房间,它们还留存在那里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被改变,它们几乎是见证不同科技发展阶段之间的产物。

People think electronic music is less expressive than acoustic music, but when you open up an electronic instrument and you touch the circuit and you touch electronics, it feels very organic and expressive.

我喜欢在满是书籍的房间录音,用这种低沉的声音录制书籍移动的声响,这很具有象征意义,因为在这旁边就是沃伯格学院,当初主修文艺复兴艺术与文化的大学生 Ali Warburg 为了逃避纳粹的追击,不得不将整个系列的书籍从德国汉堡搬到伦敦。这些巨大的手推车在木地板上滑动,它们金属部分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就像是电影《闪灵》里推车车轮的声响。

我认为这个建筑自身拥有很复杂且混乱的身份定位。有时候我很喜欢它,而有些时候会发现它让人觉得很压抑。它的一部分很自豪地矗立在这里,出现在各种影片中,但有些部分还没有完全建成。有些人认为它是一个法西斯主义建筑,但它完全与法西斯主义无关!它一直是一座不朽的建筑,作为伦敦大学的图书馆,在历史上这里诞生了第一批被授予学位的女性们。这也是反映图书馆在数字时代面临全面挑战的一种方法。在我看来,最终还是关于寂静,以及走近图书馆你会遇见的那个命中注定。

CONNECT TO i-D'S WORLD

本周故事

制造影像:记录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镜头背后的故事

跟着纪录片导演 Chelsea McMullan 的镜头,一起在短片《制造影像》中看一看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穿越五个国家,并用镜头记录了五位在各自领域极富有创造力的女性的旅程。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Code》:记录李宇春的线上互动艺术合作《无形之物》

通过由导演  Liza Mandelup 执导的短片《Making Codes》,走近由数动艺术家 Lucy Hardcastle 联手 Fatima Al Qadiri 和李宇春共同打造的 —— 将无形之物化作有形的数字之旅 —— 《无形之物》。

阅读更多内容

纪录片《Making Films》:记录女性导演背后创作过程

通过导演 Eva Michon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Films》走近 《JellyWolf》的幕后。透过女性导演视角,探讨电影行业的多样性。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Movement:纪录《Five Paradoxes》幕后故事

通过导演 Agostina Galvez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Movement》了解短片 《Five Paradoxes》的幕后创作故事;一起探寻舞者 Nozomi、舞蹈编导 Holly Blake、舞者 Aya Sato,和 Project O 项目创始人的的奇幻世界。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背后

导演 Christine Yuan 的影片《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记录了策展人 Rebecca Lamarche-Vadel 策划《Just A Second》(一瞬)的幕后故事: Rebecca Lamarche-Vadel 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从而策划了线上数字展览《Just A Second》(一瞬),其中聚焦了包括 BUFU 、Rozsa Farkas 、 Fatos Ustek 、Angelina Dreem 及 Yana Peel 等在内的艺术世界首屈一指的几位策展人。

阅读更多内容

看见声音: 音乐人 Charlotte Hatherley 对话 Carly Paradis

两位伦敦最受欢迎的音乐人各自谈了谈对音乐的理解, 以及如何在音乐中融入视觉效果。

阅读更多内容

Lizzie borden:女权主义先驱

梦幻艺术家 Lizzie Borden 带着她的名作 《Born in Flames》回到英国之际,她跟我们聊了聊反叛、女权艺术以及她对70年代纽约的怀念。

阅读更多内容

摄影师 Alicia Shi:俄罗斯女孩在上海

“作为摄影师,我的第五感就是拥有与生俱来的平衡感。”

阅读更多内容

rebecca lamarche-vadel 作品
《just a second》 (一瞬)

Rebecca Lamarche-Vadel 是巴黎东京宫 (Palais de Tokyo) 策展人, 专注于现代与当代艺术, 她策划的展出覆盖广泛, 其中包括装置艺术、舞蹈、雕塑、摄影及语言艺术。此次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 她为 The Fifth Sense 创作了一个线上数字展览。

阅读更多内容
读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