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妙搭档

在伦敦最酷的餐厅里,侍酒师 Sunaina Sethi 将澳大利亚红酒与印度佳肴混搭出惊人的效果。

Sunaina Sethi 是一名侍酒师,也是餐厅主理人。她在童年时代,就喜欢从厨房散发的馥郁香气里猜想每一种香味。虽然她不认为自己挑选诱人红酒的能力源自某种“感官天赋”,但她哥哥,同样经营餐厅的 Karan Sethi 可是名声在外的大厨,而且他们家的餐饮集团 JKS 更因为擅长发掘伦敦人的味觉偏好(甚至在食客自己都不知晓这种口味之前)而闻名遐迩 —— 看来他们一家人的品味都很出众。

他们蒸蒸日上的美食生意始于八年前,当时他们在伦敦东南部开了一家主打印度菜的餐厅 Trishna,之后又开了一家更轻松自由、泛宗教色彩的餐厅 Gymkhana。在这些荣获米其林星级赞誉的餐厅里,Sunaina 不单负责整体运营,还发挥自己的才智,创造出充满想象力的酒品菜单,以及极具创新精神的餐酒搭配。而在去年开张的斯里兰卡餐厅 Hoppers 里(该餐厅人气极高,且不设订位服务),她与一家意大利葡萄种植园联合推出了自己品牌的半只装葡萄酒,与咖喱和 Sambol(一种鱼肉、椰子和多种香料制成的料理)相搭配。伦敦城不少饕餮客都曾在至少一到两家 JKS 的 BAO 门店拍过队,都对店里的台湾包子眼馋不已。而且你还会在两家创新的简餐/正餐店 —— BubbleDogs 和 The Kitchen Table 的背后找到 JKS 集团的影子;伦敦东区人气爆棚的极品餐厅 Lyle’s ,也是 JKS 的一份子。

作为侍酒师,你如何培养自己的感官能力?
品酒经历越多、对酒香中的各个味觉成分理解越透彻,就越能深入其中识别出各种滋味。不必拘泥于什么定式,说到底,这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我说这款酒有苹果香,换成你就未必苟同。另外,既然接受了某种系统的训练,最终就要评定出酒的质量高低,一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 —— “你喜欢吗?”。所以,我总是对手下的侍酒员说,一定要先告诉我他们对这瓶酒的好恶评价。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说,即便是专业人士,也会在品尝时给出不同的意见?
当然啦。最近我为家庭晚餐选了一支醇厚红酒,丈夫问我选了什么风味,我说 “雪茄盒、烟草、黑巧克力香气”,我自己是特别喜欢。他品过后,给出的味道与我相同,但也正因如此,他不喜欢这支酒。我哥哥也尝了一下,他说 “我不知道你俩到底在说些啥。完全搞不明白。” 你看,有人能品出具体的味道,有的人就不能;但说到底,是否喜欢这酒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让菜品的口味与你的预期相一致,你会和主厨一道合作吗?
举办品酒之夜活动的时候,我们会预先尝一尝某些菜式,然后做一些微调——不是大幅度改变菜品,只不过是临场修改一下。举个例子:如果品尝我们的鲤鱼 Hariyali——这是一道泥炉中烹制的菜品,里面有菠菜、薄荷、香菜和青椒等等腌菜——那么我就会很自然地选择一款年份较新、酸度较高的干白,平衡鱼的油腻和腌菜的重口味。但与这道菜搭配的是印度番茄黄瓜洋葱酱,跟salsa酱差不多,而这酱本身就很酸——这种时候就要考虑调整一下,不要让口味太重。

你印象中有哪些堪称绝妙的搭配? 
几年前我有过一次奇妙的品酒经历:我当时尝了一款酒,认定这是一款价格不菲的罗纳河产区维欧尼尔,结果看看瓶子的标签,大吃一惊,这是一款希腊产的葡萄酒,价钱也就是我心理估价的十分之一而已。那一天我们又尝了几样主厨菜式,立刻感觉同样惊为天人 —— 真是特别神奇的一瞬间。我觉得这是我做过的最完美的一次搭配

你如此深入这一领域,是不是就为了寻求这 神奇的一瞬间
没错。而且从希腊这样的地区挑酒也极富乐趣。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这些国家生产的葡萄酒默默无闻,但质量完全不输欧洲其他地区的出品。我尤其钟爱克罗地亚酒,它们真是被严重低估了,性价比超高啊。这个美丽的国家还有着迷人的文化。

在自家餐厅的酒单上,会不会给这类酒更多的位置?
这种小众酒的分量确实在逐渐增加。不过我也不想让顾客们觉得酒单上全都是陌生货色,因此,我们也提供了其他的选择。比起大品牌,我们更青睐小型家庭作坊出品,但也会有大公司的顾客指名想要高端干邑,也得要让客户们觉得确实 “有求必应”。 

在自家餐厅的酒单上,会不会给这类酒更多的位置?
这种小众酒的分量确实在逐渐增加。不过我也不想让顾客们觉得酒单上全都是陌生货色,因此,我们也提供了其他的选择。比起大品牌,我们更青睐小型家庭作坊出品,但也会有大公司的顾客指名想要高端干邑,也得要让客户们觉得确实 “有求必应”。 

你认为低人工干预的红酒以及所谓 自然酒怎么样?你会考虑这些酒品吗?
从餐厅经营者的角度来讲,之前我一直对这种自然酒持谨慎态度,因为要保证品质的统一:下一瓶酒跟现在这一瓶味道要非常接近才行,然而自然红酒很难保证这一点。另外,菜品本身就已经很难搭配餐酒,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不愿意在酒这边引入更多的不确定性。不过现在,我已经在酒单里加入了不少非常棒的自然酒/生物动力酒品,其实我对这种红酒没有特殊的喜好或者厌恶,就是拿它们当成普通红酒而已啦。

很多顾客是不是已经意识到你为印度菜这样挑选搭配红酒非常棒?
是的。顾客的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但还是会有奇葩客人说 “既然是吃咖喱,我当然要啤酒了。”这真是没什么道理,毕竟我们家不是做那种传统咖喱的——不过话说回来,客人真想喝点啤酒,也无可厚非嘛。

 你为 Hoppers 创立了自己的红酒品牌,自那之后还有没有另作尝试?
有着印度和意大利背景的红酒厂牌 Fratelli曾经想为我婚礼做一批特供红酒,但遗憾的是时间没有赶上,但我们最近又有接洽,他们表示非常乐意为我的餐厅供应红酒,希望我这次能与他们一起合作,进入制酒行业。目前我还没有拥有自己葡萄园的想法,也许几年之后要是不做餐厅的话可以试试,但那跟现在就是完全不同的状况啦。有信心在红酒圈自立门户之前,我肯定要花很多时间研究酿酒行业的知识。

CONNECT TO i-D'S WORLD

本周故事

制造影像:记录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镜头背后的故事

跟着纪录片导演 Chelsea McMullan 的镜头,一起在短片《制造影像》中看一看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穿越五个国家,并用镜头记录了五位在各自领域极富有创造力的女性的旅程。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Code》:记录李宇春的线上互动艺术合作《无形之物》

通过由导演  Liza Mandelup 执导的短片《Making Codes》,走近由数动艺术家 Lucy Hardcastle 联手 Fatima Al Qadiri 和李宇春共同打造的 —— 将无形之物化作有形的数字之旅 —— 《无形之物》。

阅读更多内容

纪录片《Making Films》:记录女性导演背后创作过程

通过导演 Eva Michon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Films》走近 《JellyWolf》的幕后。透过女性导演视角,探讨电影行业的多样性。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Movement:纪录《Five Paradoxes》幕后故事

通过导演 Agostina Galvez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Movement》了解短片 《Five Paradoxes》的幕后创作故事;一起探寻舞者 Nozomi、舞蹈编导 Holly Blake、舞者 Aya Sato,和 Project O 项目创始人的的奇幻世界。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背后

导演 Christine Yuan 的影片《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记录了策展人 Rebecca Lamarche-Vadel 策划《Just A Second》(一瞬)的幕后故事: Rebecca Lamarche-Vadel 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从而策划了线上数字展览《Just A Second》(一瞬),其中聚焦了包括 BUFU 、Rozsa Farkas 、 Fatos Ustek 、Angelina Dreem 及 Yana Peel 等在内的艺术世界首屈一指的几位策展人。

阅读更多内容

看见声音: 音乐人 Charlotte Hatherley 对话 Carly Paradis

两位伦敦最受欢迎的音乐人各自谈了谈对音乐的理解, 以及如何在音乐中融入视觉效果。

阅读更多内容

Lizzie borden:女权主义先驱

梦幻艺术家 Lizzie Borden 带着她的名作 《Born in Flames》回到英国之际,她跟我们聊了聊反叛、女权艺术以及她对70年代纽约的怀念。

阅读更多内容

摄影师 Alicia Shi:俄罗斯女孩在上海

“作为摄影师,我的第五感就是拥有与生俱来的平衡感。”

阅读更多内容

rebecca lamarche-vadel 作品
《just a second》 (一瞬)

Rebecca Lamarche-Vadel 是巴黎东京宫 (Palais de Tokyo) 策展人, 专注于现代与当代艺术, 她策划的展出覆盖广泛, 其中包括装置艺术、舞蹈、雕塑、摄影及语言艺术。此次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 她为 The Fifth Sense 创作了一个线上数字展览。

阅读更多内容
读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