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天使:遇见 Angel Olsen

Angel Olsen's 第三张专辑《My Woman》—— 反抗流派的乡村民谣专辑

在与 Angel Olsen 会面之前, 我收到了一份她的简介 —— 三岁时被领养, 在圣路易斯出生长大, 20岁离开家乡去往芝加哥, 在那里和音乐人兼演员 Bonnie Prince Billy 有过短暂的合作。Angel Olsen 从来不听 Joni Mitchell 的音乐, 她喜欢玩轮滑、垒球, 以及给朋友们写信。尽管我们了解到这些信息, Angel Olsen 仍然是一个谜 —— 她拒绝任何标签, 并向着我们无法触及的方向前进, 就像 enigma 密码机(二战时德军的密码系统)一样令人捉摸不透。

凭借她的第三张专辑《My Woman》(我的女人), Olsen 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她的音乐也被更多人听到。《My Woman》是一张近乎完美的乡村民谣专辑, 这张专辑讲述了应对生活, 人际关系, 以及爱这些核心的主题, 也带着一点 垃圾摇滚和60年代吉他流行乐的味道。尤其是在《Intern》这首歌里, Olsen 初次尝试在作品中使用合成器, 令歌曲更添一份流行元素的点缀。曾与歌手 Charli XVX, Sky Ferreira 和 Haim 都合作过的制作人 Justin Raisen 对 Angel Olsen 的创作有着不小的影响, 这些都在《Intern》里面有迹可循。

你觉不觉得, 因为专辑名字的原因, 很多人把自己的经历联系在你身上?
很多我表达过的想法, 连我自己也没意识到后来会被延伸为其他的观点。有一点很让我惊讶, 区区一个专辑的标题竟然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我也越来越感受到, 很多人看待问题如此片面, 如此线性化。

这就是艺术, 这就是你让作品面世所要做出的牺牲。你想去表达、映射一个观点, 但它们往往会被大家误解。人们只是挑一个很片面的角度去理解, 并且会不断扩展延伸成其他的东西。人们以为”眼见为实”, 实则恰恰被自己看到的事物所局限。他们抓到一个想法就会以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一个观点就被这样抽象化, 被加上一种普适的象征意义。我并不觉得很多人会认真去钻研音乐, 他们更大程度会被视觉体验影响, 也会依托自己经验和思想去理解一个看法。

你唱爱情, 唱人际关系, 浪漫的也好, 柏拉图式的也好, 这些有没有让你的爱情和友情变得更加复杂?
我写下来的东西都是被夸张放大过了的。即使一些词句是基于我自己的生活经历, 放进音乐里的时候也会进行适度的放大。虽然那些词句仍然真诚, 仍然真实可信, 但我不会把经历过的某件事一次又一次释放在音乐里。我更享受的是将那些故事和感情稍许夸张, 再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歌不会让我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艰难。即使我的歌里提到某些人, 他们也知道了, 哪怕那是首烂歌, 我也同样投入了热情和精力, 这也许是值得称赞的一点吧。

对你来说写歌是一种发泄吗?
很多人可能都这样想。比如一位作家写下一些文字, 在世人眼里看起来像是一种发泄, 那这些文字就被认为是作家为了发泄而写就的。最开始写一首歌的时候, 也许有要宣泄的元素, 但之后的表演过程对我来说, 完全不是发泄。

那样有时候能迫使我一天过得很开心, 因为你必须马上解决问题, 必须调整自己的状态, 珍惜你面前的一切。

你29岁了, 有什么感受?
我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上一张专辑巡演的时候, 我确实经历了一些困难, 但是现在我很放松。二十岁出头的时候, 我抱有各种各样的幻想, 憧憬着我能过上平淡简单的生活, 有自己的房子, 建立自己的家庭, 就是这些种种期盼。

这么多年你一直都处在巡演的生活状态, 这对你有什么影响?
我已经巡演7, 8年了—— 有一段时期我开始认为,人生可能也不是一成不变, 我可以欣然接受一些改变。有时觉得巡演的生活有些陌生, 身边永远被同一批人围绕着, 相反, 回家的时候就完全见不到那些人。家里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 人们都有条不紊过着平凡的生活, 好像与巡演是完全孤立的两种生活。我现在慢慢懂得如何平衡巡演和回家的两种状态, 在家和其他地方之间来来去去, 也能好好享受空闲时间。巡演的时候,我完全没有闲暇, 也没机会独处。每次只要一回家, 很多人都跟我说 “你应该去度假”。对我来说, 我的假期就是哪里都不去, 谁都不见, 不在机场, 不过安检。我从生活了7年的芝加哥搬到一座小镇, 以前我从来没想过会愿意生活在小镇里, 但至少现在真的很喜欢。以前我有很多愿望, 现在虽然不能说算是降低了自己的期望值, 但我对自己的认识已经和20岁出头的时候不同了。我可以永远做一个孩子, 也可以一直巡演。

在北加利福尼亚, 阿什维尔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那是完全另一种生活 —— 慢节奏。比如某一天我过得不开心, 想去远足, 完全可以动身出发。在那样的环境下生活很舒服,尤其对我来说, 每天都要消化很多当时发生的事情。如果在巡演, 我不能静下来去消化那些事情, 因为每天我都要出现在人们面前。就像我现在在这里做采访, 晚上去演出, 明早醒来再一遍又一遍重复同样的事。我没有时间去想, 是不是有什么事让我困扰, 也没有精力去理清所有事情。回家的时候, 一切会全都涌上来, 那时我也能好好想想发生的一切。

总是得“出现在人们面前”, 对你有什么积极和负面的影响?
那样有时候能迫使我一天过得很开心, 因为你必须马上解决问题, 必须调整自己的状态, 珍惜你面前的一切。缺点是, 当你回家的时候, 大家觉得你终于有空闲时间了, 都想约你出来, 那时你真的不想见任何人 (笑)。

2016年你懂得了什么?
我最近摆正了心态, 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 这对我来说是新鲜的。当然这也有后果, 因为你不总是对的, 也不能每件事都能做得尽善尽美。你只是在试着自己去做事, 也为了自己而做事。这某种程度上让我更谦虚了。

最近做了什么梦?
现在我们在这辆巴士上做采访, 我其实就梦到了巴士。昨晚我做了个梦, 巴士想停车, 但前面高速公路被水淹没了一段, 司机就不得不全力加速, 让巴士开到另一边, 我们也都下来推着车子, 好让它开过去。在梦里, 一些设备和乐器掉进水里了, 但还好, 后来我们都捡了回来。那就是我的梦, 那就是我漫长的巡演生活。我也经常梦到在机场排队。梦到这些事情的时候, 真是很讨厌, 好想对我的脑子说: “拜托想点新奇的花样! 这些哪能算作梦! 也太真实了吧!”

CONNECT TO i-D'S WORLD

本周故事

制造影像:记录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镜头背后的故事

跟着纪录片导演 Chelsea McMullan 的镜头,一起在短片《制造影像》中看一看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穿越五个国家,并用镜头记录了五位在各自领域极富有创造力的女性的旅程。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Code》:记录李宇春的线上互动艺术合作《无形之物》

通过由导演  Liza Mandelup 执导的短片《Making Codes》,走近由数动艺术家 Lucy Hardcastle 联手 Fatima Al Qadiri 和李宇春共同打造的 —— 将无形之物化作有形的数字之旅 —— 《无形之物》。

阅读更多内容

纪录片《Making Films》:记录女性导演背后创作过程

通过导演 Eva Michon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Films》走近 《JellyWolf》的幕后。透过女性导演视角,探讨电影行业的多样性。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Movement:纪录《Five Paradoxes》幕后故事

通过导演 Agostina Galvez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Movement》了解短片 《Five Paradoxes》的幕后创作故事;一起探寻舞者 Nozomi、舞蹈编导 Holly Blake、舞者 Aya Sato,和 Project O 项目创始人的的奇幻世界。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背后

导演 Christine Yuan 的影片《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记录了策展人 Rebecca Lamarche-Vadel 策划《Just A Second》(一瞬)的幕后故事: Rebecca Lamarche-Vadel 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从而策划了线上数字展览《Just A Second》(一瞬),其中聚焦了包括 BUFU 、Rozsa Farkas 、 Fatos Ustek 、Angelina Dreem 及 Yana Peel 等在内的艺术世界首屈一指的几位策展人。

阅读更多内容

看见声音: 音乐人 Charlotte Hatherley 对话 Carly Paradis

两位伦敦最受欢迎的音乐人各自谈了谈对音乐的理解, 以及如何在音乐中融入视觉效果。

阅读更多内容

Lizzie borden:女权主义先驱

梦幻艺术家 Lizzie Borden 带着她的名作 《Born in Flames》回到英国之际,她跟我们聊了聊反叛、女权艺术以及她对70年代纽约的怀念。

阅读更多内容

摄影师 Alicia Shi:俄罗斯女孩在上海

“作为摄影师,我的第五感就是拥有与生俱来的平衡感。”

阅读更多内容

rebecca lamarche-vadel 作品
《just a second》 (一瞬)

Rebecca Lamarche-Vadel 是巴黎东京宫 (Palais de Tokyo) 策展人, 专注于现代与当代艺术, 她策划的展出覆盖广泛, 其中包括装置艺术、舞蹈、雕塑、摄影及语言艺术。此次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 她为 The Fifth Sense 创作了一个线上数字展览。

阅读更多内容
读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