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iler Room Ladies FC :女足俱乐部

全部由女性组成的伦敦创意团队和足球俱乐部 Boiler Room Ladies FC 和我们一同分享女性团队的力量, 让她们保持团结的秘诀, 以及她们希望在体育界看到的改变。

尽管缺乏主流媒体报道, 女子足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94年时, 一群英格兰普雷斯顿的工厂女工组成了 The Dick Kerr Ladies, 几乎算是全球最成功女队之一。然而, 由于业内男性毁坏女足的名誉, 直到1969年女足联盟成立之后, 她们才获得正式认可。

今天, 全球各地数以百计的女队继续沉迷于这项运动, 成立于伦敦的创意群体和球队 Romance FC, 前身为 Boiler Room Ladies FC 便是其中之一。这支强队由25名队员组成, 其中不乏摄影师、造型师、制作人、编辑、设计师等等。Romance FC 以坚定的女权视角看待足球, 她们不仅是运动女性的典范, 团结积极的集体精神也激励着所有人: 在一同磨炼球技的同时, 她们也代表着无条件的相互支持、包容与沟通。我们跟 Romance FC 聊了聊她们如何磨炼成长, 希望扮演怎样的角色, 以及她们想要在体育界看到的改变。

我们坚信闪耀原则 —— 除非帮助点亮周围的人, 否则你永远不会发光。

我们欢迎非传统性别的人们加入, 和我们一起训练、创造、合作。我们热爱足球、集体、艺术、滑板、设计、音乐, 还有友谊。我们对体型和年龄的态度都非常正面积极; 支持女权主义、LGBTQ 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团结; 反对无酬劳工、种族主义、跨性别恐惧症、法西斯主义等等。我们力求做到友好、包容、开放, 乐于向彼此学习并分享经历与观点。

要让女性团队尽可能高效协作, 最重要的三点是:

支持 (支持大家的想法和事业): 姐妹就是, 你不闪耀, 我也不能发光。互相推动思想的高度, 面对自己和集体都更勇敢、更大胆。我们希望鼓励队员带着自己的理想奔跑, 我们会全力支持。

自主: 我们不会建立那些不必要的权利结构, 不过仍然需要权利的委派, 尤其是现在队伍正越来越多样化。我们仍在考虑如何更灵活地聆听所有人的意见, 不过最重要的是尝试新的方法, 如果有需要, 我们也会调整团队的组织模式。

科技: 利用科技让交流更简单: Whatsapp、Instagram、Google Docs。这些平台我们都在用, 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组织和设计需求 (所以别犹豫,联系我们)。

与传统相比, 我们希望代表更积极、更包容的团队模式。

以对身材和年龄都更正面的态度来踢足球, 我们的目标一直都是集体的快乐, 集体的胜败, 和做一个场上场下都互相支持的集体。让社会看到体育界未被充分代表的群体: 睿智、多样、潇洒、热爱团队运动的女性们。也有一些和我们精神类似的团队 — 利用社交媒体展现队员们的才华和绿茵场外的成功, 以更有创意的方式提升团队力量。

我们也希望能激励更多女性从事团队运动, 拒绝现代社会的种种压力, 尤其是关于外表、健身以及所谓 “健康生活方式” 的观念。去健身房没错, 不过你要牢记为了什么而去, 周围环境让是你感觉舒适, 还是觉得孤立? 我们认为除了独自活动, 团队运动中的相互支持更加正向积极。

相聚让我们凝结在一起。

所有人都很忙, 毕竟是在伦敦, 我们尽量抽出时间每周见面和训练 — 这些从来都不是任务或是要求, 不过确实能反映出每个人对团队的忠实程度。我们爱踢足球, 不过更是社交方面的因素让每周的聚会和训练充满生机, 让彼此受到激励, 即使频频犯错也没关系。

五人足球有它的特别之处, 无论技巧如何, 初学者都能很快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比赛节奏很快, 来不及思考, 也没有那种周末男子11人球队的气氛。我们在城区里玩, 在有限的空间里 — 根本没有自我意识过剩的余地。我们对消极和指责零容忍。没错, 你踢进一个乌龙球是很糟糕, 不过我们绝不会纠缠指责你, 让你难过。被羞辱的感觉永远不会提高一个人的技能或道德。

希望更多的女球员在足球界得到赏识。

如今2017年, 职业(女)球员也只能勉强谋生, 甚至需要做副业,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别抱怨没观众 — 投资球员、播出比赛, 回报一定会随之而来。你能想象一位代表国家的男球员因为付不起租金要睡在车里吗? Fara Williams 就经历过, 我们和 Fara 站在一起, 和所有她的困境代表的意义站在一起。

我们希望看到女足比赛更融入日常生活中。所有学校都应该提供让女孩学踢足球, 并且进入球队的机会。女球员应该占据更多报纸、杂志、广告牌、公交站、电视广告的版面, 更多地出现在满怀梦想的年轻孩子的卧室墙上。要有更多女性球迷! 目前足球界的经理、董事、董事会成员大多是男性, 和其他行业一样。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现实, 资本主义独掌大权, 然而多数人都在受苦。我们需要更多女性运营者、女董事、高管妈妈, 以及女性主导的企业。讲实际的, 我们想为联赛找一位合格的裁判都非常难, 我们不需要那些因为我们与众不同, 就胡乱吹哨, 或是言行不当的裁判。

CONNECT TO i-D'S WORLD

本周故事

制造影像:记录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镜头背后的故事

跟着纪录片导演 Chelsea McMullan 的镜头,一起在短片《制造影像》中看一看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穿越五个国家,并用镜头记录了五位在各自领域极富有创造力的女性的旅程。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Code》:记录李宇春的线上互动艺术合作《无形之物》

通过由导演  Liza Mandelup 执导的短片《Making Codes》,走近由数动艺术家 Lucy Hardcastle 联手 Fatima Al Qadiri 和李宇春共同打造的 —— 将无形之物化作有形的数字之旅 —— 《无形之物》。

阅读更多内容

纪录片《Making Films》:记录女性导演背后创作过程

通过导演 Eva Michon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Films》走近 《JellyWolf》的幕后。透过女性导演视角,探讨电影行业的多样性。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Movement:纪录《Five Paradoxes》幕后故事

通过导演 Agostina Galvez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Movement》了解短片 《Five Paradoxes》的幕后创作故事;一起探寻舞者 Nozomi、舞蹈编导 Holly Blake、舞者 Aya Sato,和 Project O 项目创始人的的奇幻世界。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背后

导演 Christine Yuan 的影片《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记录了策展人 Rebecca Lamarche-Vadel 策划《Just A Second》(一瞬)的幕后故事: Rebecca Lamarche-Vadel 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从而策划了线上数字展览《Just A Second》(一瞬),其中聚焦了包括 BUFU 、Rozsa Farkas 、 Fatos Ustek 、Angelina Dreem 及 Yana Peel 等在内的艺术世界首屈一指的几位策展人。

阅读更多内容

看见声音: 音乐人 Charlotte Hatherley 对话 Carly Paradis

两位伦敦最受欢迎的音乐人各自谈了谈对音乐的理解, 以及如何在音乐中融入视觉效果。

阅读更多内容

Lizzie borden:女权主义先驱

梦幻艺术家 Lizzie Borden 带着她的名作 《Born in Flames》回到英国之际,她跟我们聊了聊反叛、女权艺术以及她对70年代纽约的怀念。

阅读更多内容

摄影师 Alicia Shi:俄罗斯女孩在上海

“作为摄影师,我的第五感就是拥有与生俱来的平衡感。”

阅读更多内容

rebecca lamarche-vadel 作品
《just a second》 (一瞬)

Rebecca Lamarche-Vadel 是巴黎东京宫 (Palais de Tokyo) 策展人, 专注于现代与当代艺术, 她策划的展出覆盖广泛, 其中包括装置艺术、舞蹈、雕塑、摄影及语言艺术。此次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 她为 The Fifth Sense 创作了一个线上数字展览。

阅读更多内容
读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