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镜头对准女孩世界的摄影师罗洋

记录在中国极速变革环境下的这一代女孩们

一组拍摄烧伤女孩周岩的照片,让很多人在网上认识了照片背后的独立摄影师罗洋。1984年出生在中国辽宁的罗洋,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居北京。她镜头下的女性有着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从选择的模特到模特的眼神,照片展现的不是传统意义上女性的“美”。她从2007年开始拍摄了一组“GIRLS”系列的胶卷照片,捕捉了她身边的朋友、陌生人,每个女生在照片里都有一种别样的故事,亦或带着各自的心事,亦或有着无惧的眼神。罗洋在跟她们聊天、玩耍、相处的过程中,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有着独立态度的中国女生的生活姿态。

女性是个很丰富的拍摄主题,而女性特质是复杂而流动的概念,没有绝对的真相或定义,每位拍摄女性的摄影师都有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刚在印度参加了“Focus 摄影节”关于“女性影像”主题的罗洋,接受i-D采访时聊到了关于 “拍摄女性的意义”,她说,“这个世界本身充满了多样性,它由不同的种族和地区组成。每一次我们只能看到一小部分的女性故事。但我觉得从总体来看,被说出来的故事还远远不够。此外,艺术家常常被他们自身的限制和当地的文化道德所局限。但我可以看到的是,全世界不同的艺术家和女性的经历是相通的,一个共同的理念是让女性更强大。”。 罗洋眼中的中国女生正处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变革的环境中,不断寻找自我和表达自我的阶段。罗洋说自己拍了这么多年的女生,自己也在跟随着她们一同成长。作为一个持续的拍摄项目,今年6月份她会在洛杉矶举办摄影展,也正在筹备她的个人摄影,届时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她镜头下的女孩们。

你如何解读“女性力量”或“女性创作力”?
我觉得女人的天性柔软脆弱,但同时又非常的坚韧和顽强,有着一种本能的力量, 这种天性更接近上帝对人性的创造。

还记得哪个时刻,你突然决定要当摄影师吗?
其实很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电影和影像,但是大学的时候才有机会接触到相机,没有哪一刻想决定要当一名摄影师,这个过程是慢慢积累的,不过接触相机那刻开始,感觉找到了最合适的一种方式表达自己。

从一开始,你为什么会把主要拍摄对象锁定为“女孩们”?
因为我自己就是女生啊,我表达的感受和情绪很自然都是和女性相关的。当我注意到我身边的女孩们虽然有不同的生活但是有同样的情绪,也是很自然从拍摄自己的感受开始到拍摄我接触到的女孩。

拍摄那些女孩们时,你最想扑捉的是什么?
就是她们真实的生活吧,她们的坚强而脆弱的情绪,和与这个世界的摩擦,她们美好易损的青春期。

拍摄前,你会研究拍摄对象吗?这会帮你发掘更多或带来更多灵感吗?
有些是熟悉的人有些是陌生人,这个不一定,有些拍摄我会了解一些她们,但是有时候你很熟悉的人也并不一定能拍好,我相信有时候对人的第一印象也就是直觉也许更准确。

怎样的的女孩或故事最能激起你的拍摄灵感?
真实的女孩。

有没有过未来的某天,会拍摄一个有关“男孩们”的专题?
目前主要是女性相关的,我想拍摄的对象应该是我比较了解的,之前也有拍男生,以后也会但是都是围绕着女孩的生活出现的。

从你的拍摄对象身上,你得到最多的是什么?你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我看到了不同的生活的可能性,和不同的故事,这也让我对这个世界有更宽广的认识。拍摄时,其实也是在找我们的共同之处,或是说和每个女孩都有不同的连接点。

一路走来到现在,你动摇过吗?
也有的,因为同时我也需要做一些摄影的工作,也会分散精力。但是从这两年开始我变的更加坚定,也相信记录中国这个极速变革社会中的这一代女孩们的生活是很有意义的。

谁是你现在很钦佩的人?
一些默默坚持的人总是感动我,特别是一些女性,比如我妈妈。

你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摄影艺术的影响有什么看法?
我觉得挺好的 ,让更多人可以有表达自己的空间和平台。当然同时也会泛滥出现很多不好的东西。

你会如何形容你的拍摄风格?或者属于你的美学?
挺自我的吧,私人的,真实的,从开始我就是只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不过我没想过具体的美学。

你最想传达给观众什么?
每个人感受到都不一样,首先我希望观众看到这样的一群的女孩们的生活,并从这些照片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可能性,感受到慰藉和自由。

你的很多照片都是选在夏天取景,这其中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有些照片也是冬天的室内拍的,不过夏天比较容易拍摄,其实我出生在东北我也很希望在最冷的冬天回到老家拍也会很特别。

如果用一种味道来描述你的照片,会是怎样的味道呢?
酸甜苦辣吧,很难只用一种。因为每个女孩都那么丰富。

除了拍照、拍摄短片之外,你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技能吗?
我偶尔也会画画,目前还是主要专注做摄影,我是一个“单线条”的人。 “感同身受”算是一种技能吗? 感同身受让我更容易体会和理解别人的生活,当然但同时也让我会承受更多的痛苦。

你对未来有怎样期许?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希望生活更加自由吧,可以去到很多地方,体验不同的生活。
如果能成为妈妈,应该也是一种特别的生命体验。

CONNECT TO i-D'S WORLD

本周故事

制造影像:记录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镜头背后的故事

跟着纪录片导演 Chelsea McMullan 的镜头,一起在短片《制造影像》中看一看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穿越五个国家,并用镜头记录了五位在各自领域极富有创造力的女性的旅程。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Code》:记录李宇春的线上互动艺术合作《无形之物》

通过由导演  Liza Mandelup 执导的短片《Making Codes》,走近由数动艺术家 Lucy Hardcastle 联手 Fatima Al Qadiri 和李宇春共同打造的 —— 将无形之物化作有形的数字之旅 —— 《无形之物》。

阅读更多内容

纪录片《Making Films》:记录女性导演背后创作过程

通过导演 Eva Michon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Films》走近 《JellyWolf》的幕后。透过女性导演视角,探讨电影行业的多样性。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Movement:纪录《Five Paradoxes》幕后故事

通过导演 Agostina Galvez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Movement》了解短片 《Five Paradoxes》的幕后创作故事;一起探寻舞者 Nozomi、舞蹈编导 Holly Blake、舞者 Aya Sato,和 Project O 项目创始人的的奇幻世界。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背后

导演 Christine Yuan 的影片《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记录了策展人 Rebecca Lamarche-Vadel 策划《Just A Second》(一瞬)的幕后故事: Rebecca Lamarche-Vadel 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从而策划了线上数字展览《Just A Second》(一瞬),其中聚焦了包括 BUFU 、Rozsa Farkas 、 Fatos Ustek 、Angelina Dreem 及 Yana Peel 等在内的艺术世界首屈一指的几位策展人。

阅读更多内容

看见声音: 音乐人 Charlotte Hatherley 对话 Carly Paradis

两位伦敦最受欢迎的音乐人各自谈了谈对音乐的理解, 以及如何在音乐中融入视觉效果。

阅读更多内容

Lizzie borden:女权主义先驱

梦幻艺术家 Lizzie Borden 带着她的名作 《Born in Flames》回到英国之际,她跟我们聊了聊反叛、女权艺术以及她对70年代纽约的怀念。

阅读更多内容

摄影师 Alicia Shi:俄罗斯女孩在上海

“作为摄影师,我的第五感就是拥有与生俱来的平衡感。”

阅读更多内容

rebecca lamarche-vadel 作品
《just a second》 (一瞬)

Rebecca Lamarche-Vadel 是巴黎东京宫 (Palais de Tokyo) 策展人, 专注于现代与当代艺术, 她策划的展出覆盖广泛, 其中包括装置艺术、舞蹈、雕塑、摄影及语言艺术。此次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 她为 The Fifth Sense 创作了一个线上数字展览。

阅读更多内容
读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