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方:“一方式”美学

WAN YI FANG 的每个系列没有名字,品牌也没有 slogan。作为设计师,她一直坚持“一方式”美学观念。

万一方曾就读于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她的毕业作品获得 L'Oreal Professional Young Designer Award,她也是当年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留学生。在这之后受到伦敦时尚界女教头 Louise Wilson 的邀请,以全额奖学金支持完成了女装硕士专业。2012年,万一方在伦敦开始创立个人设计师工作室,并创立了独立设计师成衣品牌 WAN YI FANG,紧接着在伦敦时装周上举办了第一次沙龙秀。Lady Gaga 也曾穿着她的设计在亚洲和南美洲巡演,她说那时的作品学术的意味很浓,设计时头脑里都是概念与廓形。和所有的创业者一样,一方经历过一段很辛苦的日子;晚睡晚起,三餐误点…… 为了追求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她把当时已经经营两年半的工作室从英国伦敦搬回中国 —— 2015年3月万一方设计工作室在海滨城市厦门成立。

WAN YI FANG 的每个系列没有名字,品牌也没有slogan。作为设计师,万一方一直坚持“一方式”的美学观念 —— 服装的社会意义,系列的灵感概念,是无法用几个字,一句话概括的。一方这样说道,“特别是,女性本就是个复杂的难以琢磨的社会群体,现代的社会女性更是身兼数职的狠角色。”

万一方跟我们解释了什么是“一方式”美学;以及从伦敦搬到厦门,生活方式和身份上的转变给她的创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

“我就想做衣服,一件一件的做,一件一件的卖。”

做衣服对我来说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是个讲究的活。特别是为女性做衣服。有时候为了一个袖子的形状,我们要反反复复修正。对于不同布料的工艺,也要做各种尝试和研究。有一天下楼碰到保安,他问我:“…一件衣服四个洞,这么简单的东西,你们怎么还老加班啊?” 是啊,不就是衣服吗?搞这么麻烦干嘛?

那个保安可能不知道,很多人可能也不知道,这世上比爱情更难把握的,就是给女人做衣服。版型的拿捏,比例的分配,细节的处理,颜色材质的选择…不仅要恰到好处,还要恰如其分。要能够适合尽可能多的身型,又得要突显个性。还好我自己也是女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心得体会也好歹能当作调研的一份样本。

2

我们所有的系列没有名字,品牌也没有 slogan。”

服装的社会意义,系列的灵感概念,是无法用几个字、一句话概括的。特别是,女性本就是个复杂的难以琢磨的社会体,现代的社会女性更是身兼数职的狠角色。

3

“女人选衣服,就像选香水,是在选一种态度,一种立场。”

每一个季度,我们都会设计上百个款式,尽可能多的在统一的审美语言里,通过不同的系列产品来满足女性表达的欲望。可以是干练的,可以是温雅的,可以是大方的,可以是含蓄的。

身边朋友经常会到工作室来串门,她们穿上我们的衣服的时候,从来不会问我,设计的灵感来源是什么,我也很少主动提起。我想,一件衣服能够帮助一个女人,找到她最好的状态,令她精神抖擞,自信满满,这才是最好的设计。

4

“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从青年,变成妻子和母亲,令我重新思索生命和服装的意义。”

忽然之间,出现在我身边的人们由原来小圈子里的设计师,艺术工作者,变成了各行各业,各色各样的女人,她们的职业,年龄,样貌迥异,她们的着装习惯,穿衣风格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社会样本。

每一次开发新系列,在收集完灵感之后,我都会思考:我们想要传递什么信息,塑造一个怎样的形象…然而事实上,大部分的女性要的真的很简单:显瘦显高显白。

这样实实在在对服装的需求,是对我强烈的个人意识与设计主张的冲击。

5

我不禁会想:“我是不是想太多了?”

我慢慢开始屏弃一些想法,化繁为简,选择最简单的语言,最直接的表达。

我喜欢和同事们在一起工作。下班后我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习惯把电视打开,听人的声音和对话,虽然有时候不小心,也会被一些电视剧剧情吸引,分了心,但是那种“人的气息”像是我精神上依赖的东西,一旦消失,便没了精气神。以人为本,也渐渐变成了我设计的准则。

CONNECT TO i-D'S WORLD

本周故事

制造影像:记录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镜头背后的故事

跟着纪录片导演 Chelsea McMullan 的镜头,一起在短片《制造影像》中看一看摄影艺术家 Harley Weir 穿越五个国家,并用镜头记录了五位在各自领域极富有创造力的女性的旅程。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Code》:记录李宇春的线上互动艺术合作《无形之物》

通过由导演  Liza Mandelup 执导的短片《Making Codes》,走近由数动艺术家 Lucy Hardcastle 联手 Fatima Al Qadiri 和李宇春共同打造的 —— 将无形之物化作有形的数字之旅 —— 《无形之物》。

阅读更多内容

纪录片《Making Films》:记录女性导演背后创作过程

通过导演 Eva Michon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Films》走近 《JellyWolf》的幕后。透过女性导演视角,探讨电影行业的多样性。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Movement:纪录《Five Paradoxes》幕后故事

通过导演 Agostina Galvez 执导的纪录片《Making Movement》了解短片 《Five Paradoxes》的幕后创作故事;一起探寻舞者 Nozomi、舞蹈编导 Holly Blake、舞者 Aya Sato,和 Project O 项目创始人的的奇幻世界。

阅读更多内容

《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背后

导演 Christine Yuan 的影片《Making Exhibitions》(策展)记录了策展人 Rebecca Lamarche-Vadel 策划《Just A Second》(一瞬)的幕后故事: Rebecca Lamarche-Vadel 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从而策划了线上数字展览《Just A Second》(一瞬),其中聚焦了包括 BUFU 、Rozsa Farkas 、 Fatos Ustek 、Angelina Dreem 及 Yana Peel 等在内的艺术世界首屈一指的几位策展人。

阅读更多内容

看见声音: 音乐人 Charlotte Hatherley 对话 Carly Paradis

两位伦敦最受欢迎的音乐人各自谈了谈对音乐的理解, 以及如何在音乐中融入视觉效果。

阅读更多内容

Lizzie borden:女权主义先驱

梦幻艺术家 Lizzie Borden 带着她的名作 《Born in Flames》回到英国之际,她跟我们聊了聊反叛、女权艺术以及她对70年代纽约的怀念。

阅读更多内容

摄影师 Alicia Shi:俄罗斯女孩在上海

“作为摄影师,我的第五感就是拥有与生俱来的平衡感。”

阅读更多内容

rebecca lamarche-vadel 作品
《just a second》 (一瞬)

Rebecca Lamarche-Vadel 是巴黎东京宫 (Palais de Tokyo) 策展人, 专注于现代与当代艺术, 她策划的展出覆盖广泛, 其中包括装置艺术、舞蹈、雕塑、摄影及语言艺术。此次基于 CHANEL Nº5 L’EAU 蕴含的变幻力量, 她为 The Fifth Sense 创作了一个线上数字展览。

阅读更多内容
读取中……